一、设计规范与标准依据
排放标准
严格执行《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》传染病机构排放限值:
粪大肠菌群数≤500 MPN/L,总余氯(接触时间≥1.5h)6.5-10mg/L
COD≤60mg/L,BOD₅≤20mg/L,SS≤20mg/L
放射性废水需独立预处理,总α≤1Bq/L,总β≤10Bq/L
设备选型原则
模块化设计:集装箱式结构,72小时内完成组装调试
处理规模:按床位数核算(公式:Q=0.4×床位数+辅助用水量),预留20%冗余量
材质要求:生物反应器采用316L不锈钢,管道系统用UPVC防腐材质
二、核心工艺技术链
预处理单元:
机械格栅(栅隙≤5mm)拦截医疗固废
调节池配备pH自动调节装置(控制范围6.5-8.5)
生物处理单元:
MBR膜通量控制12-15L/(m²·h),污泥浓度维持8000-12000mg/L
应急工况下可提升至20-25L/(m²·h)(牺牲膜寿命30%)
消毒系统:
二级消毒保障:紫外(剂量≥30mJ/cm²)+次氯酸钠(投加量30-50mg/L)
气溶胶防控:生物池全封闭+UV光催化除臭装置
(2)特殊废水处理
废水类型 处理方案 关键参数
传染性废水 延长消毒接触时间至2h 余氯浓度≥8mg/L
含重金属废水 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 Cd/Pb去除率≥95%
放射性废水 衰变池贮存≥10个半衰期 屏蔽层厚度≥50cm铅当量
三、运维与安全控制
智能监控系统
安装COD/氨氮/余氯在线监测仪,数据实时上传属地环保平台
PLC自动调节曝气量(DO维持2-4mg/L)及加药量(误差±5%)
应急管理规范
膜污染应急:跨膜压差>35kPa时启动0.5%次氯酸钠冲击清洗
病原体暴露防护:操作人员配备三级防护(防护服+正压面罩)
事故响应:超标排水自动切换至应急储水池(容积≥8h处理量)
污泥处置要求
脱水污泥含水率≤80%,投加石灰固化(pH≥12维持2h)
传染性污泥须121℃蒸汽灭菌30分钟方可外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