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压差类报警(核心过滤性能异常)
1. 报警代码:E01(过滤阻力过高,≥250Pa)
含义:滤材表面粉尘堆积过多,反吹系统未有效清除,或滤材堵塞 / 破损。
可能原因:
反吹频率不足、压缩空气压力过低(<0.4MPa);
滤筒老化(超过使用寿命)、滤材破损(粉尘穿透);
进口粉尘浓度远超设计值(如瞬时浓度 > 50mg/m³);
压差传感器故障(误报)。
排除方法:
检查反吹系统:观察脉冲阀是否正常动作(听声音、看压力表),若不动作,排查电磁阀接线或更换电磁阀;
测量压缩空气压力:若低于 0.4MPa,检查空压机是否停机、管路是否泄漏(用肥皂水检测接口),必要时清理压缩空气过滤器(滤芯堵塞会导致压力损失);
检查滤筒:拆开检修门,观察滤材表面是否有大面积结块、破损,若老化或破损,直接更换滤筒(建议选择同规格阻燃 / 耐温型号);
校准压差传感器:用标准压力表对比,若误差 > 10Pa,重新校准或更换传感器。
2. 报警代码:E02(过滤阻力过低,≤50Pa)
含义:过滤阻力异常偏低,可能存在滤材破损、连接松动或传感器故障。
可能原因:
滤筒破裂(粉尘直接穿透,无阻力);
滤筒与安装法兰密封不良(间隙过大,气流短路);
压差传感器取样管堵塞或脱落;
风机风量骤降(如风机反转、风门关闭)。
排除方法:
检查滤筒密封性:逐一检查滤筒与安装座的密封胶圈是否脱落、老化,必要时重新紧固滤筒(均匀拧紧固定螺栓);
检测滤筒完整性:用手电筒照射滤材,查看是否有透光破损点,或用尘埃粒子计数器检测出风口,若浓度超标,更换破损滤筒;
清理取样管:压差传感器的正负取样管(接进风口和出风口)若被粉尘堵塞,用压缩空气反向吹扫(压力≤0.3MPa);
检查风机状态:确认风机转向是否正确(反转会导致风量不足),风门是否完全打开,必要时调整电机接线或风门限位。
二、反吹系统故障报警(自洁功能失效)
1. 报警代码:E10(反吹压缩空气压力低)
含义:反吹气源压力低于设定值(通常 < 0.4MPa),无法有效清除滤材粉尘。
可能原因:
空压机未启动、空压机压力开关故障(未达到设定压力);
压缩空气管路泄漏(接头松动、管路破裂);
气源三联件(过滤器、减压阀、油雾器)堵塞(如过滤器滤芯堵塞导致压力损失);
压力传感器校准错误(误报)。
排除方法:
检查空压机:确认空压机是否运行,压力是否达到 0.6-0.8MPa(气源总管压力),若空压机停机,排查电源或空压机故障;
检漏与紧固:沿压缩空气管路(从空压机到过滤器反吹阀)用肥皂水检测接头,发现气泡立即紧固或更换密封件;
清理气源三联件:拆开过滤器,取出滤芯清洗(或更换);检查减压阀是否卡滞,旋转调节旋钮至 0.5-0.6MPa(反吹推荐压力);
校准压力传感器:用标准压力表对比,若显示偏差 > 0.05MPa,重新校准或更换。
2. 报警代码:E11(单个 / 多个反吹电磁阀故障)
含义:电磁阀未按程序动作(不吸合或不复位),导致对应滤筒反吹失效。
可能原因:
电磁阀线圈烧毁(电源电压异常、过载);
阀芯被粉尘 / 油污卡滞(压缩空气含油 / 水,或粉尘颗粒过大);
电磁阀接线松动、断线(尤其频繁振动的场景);
PLC 输出信号异常(控制回路故障)。
排除方法:
检测线圈:断电后用万用表测线圈电阻(正常 100-150Ω),若无穷大则线圈烧毁,更换同型号电磁阀(注意电压 AC220V/DC24V 匹配);
清理阀芯:拆下电磁阀,用无水乙醇清洗阀芯和阀座(若卡滞),同时检查压缩空气气源是否含水 / 油(需在气源端增加除油除水过滤器);
检查接线:重新插拔电磁阀插头,用扎带固定松动线缆(避免振动导致接触不良);
测试控制信号:用示波器检测 PLC 输出端是否有脉冲信号(正常反吹时输出 20-50ms 脉冲),若无信号,排查 PLC 程序或继电器。
3. 报警代码:E12(反吹周期异常,反吹过于频繁)
含义:单位时间反吹次数超过设定上限(如 10 分钟内 > 10 次),可能导致滤材过度磨损。
可能原因:
过滤阻力传感器误报(显示值偏高);
反吹间隔参数设置错误(如误设为 1 分钟 / 次);
部分滤筒已堵塞,导致系统频繁触发反吹;
PLC 程序逻辑错误(循环指令异常)。
排除方法:
验证阻力值:用手持压差计实测过滤阻力,若实际值正常(<150Pa),则传感器故障,校准或更换;
检查参数设置:进入控制系统,确认反吹间隔(常规 5-15 分钟)、反吹次数(单次 1-2 次)是否正确,重新设置参数;
检查滤筒状态:若个别滤筒表面明显堵塞(颜色变深),优先更换该滤筒(避免因局部堵塞导致系统频繁反吹);
复位 PLC 程序:断电重启控制器,若仍异常,联系厂家重新刷写程序。
三、动力系统故障报警(风机 / 电机异常)
1. 报警代码:E20(风机过载保护)
含义:风机电机电流超过额定值,热继电器或变频器触发过载保护。
可能原因:
风机叶轮积尘过多(不平衡导致负载增大);
电机轴承缺油、磨损(摩擦力增大);
风机进风口 / 出风口被堵塞(如异物、滤筒安装错位);
电源电压过低(导致电流升高)。
排除方法:
清理叶轮:停机后拆开风机外壳,用高压空气吹扫叶轮表面粉尘(尤其高粘性粉尘需用毛刷辅助);
检查轴承:听电机运行声音,若有异响(“沙沙” 声),拆开电机更换轴承(加注高温润滑脂);
排查堵塞:确认进风口防护网无异物,滤筒安装是否到位(未突出或歪斜导致气流受阻);
检测电压:用万用表测电机输入端电压(三相 380V±5%),若电压过低,联系电工调整供电。
2. 报警代码:E21(风机缺相运行)
含义:三相电机缺少一相电源,导致电机异常运转(发热、异响)。
可能原因:
电源进线电缆断线、接线端子松动(尤其户外设备淋雨导致氧化);
交流接触器触点烧蚀(接触不良);
热继电器或断路器一相跳闸。
排除方法:
检查接线:断电后逐一紧固电机接线端子、接触器接线柱(用螺丝刀拧紧,去除氧化层);
更换接触器:若接触器触点有烧蚀痕迹(发黑、凹陷),更换同规格接触器(注意额定电流匹配);
复位保护装置:检查热继电器是否跳闸,手动复位后测试,若频繁跳闸,需排查电机是否短路(用摇表测绝缘电阻,≥0.5MΩ 为正常)。
四、其他常见报警
1. 报警代码:E30(温度异常,超温报警)
含义:滤筒区域或电机温度超过设定值(通常滤筒区 > 80℃,电机 > 120℃)。
可能原因:
过滤高温气体(超过滤筒耐温上限,如纸质滤筒耐温≤80℃);
电机散热风扇损坏(散热不良);
粉尘自燃(如煤粉、铝粉等易燃粉尘堆积,摩擦生热)。
排除方法:
确认进气温度:用红外测温仪测进风口温度,若超过滤筒耐温(如玻纤滤筒≤260℃),需更换适配的耐高温滤筒;
修复散热装置:检查电机散热风扇是否脱落、损坏,更换风扇或清理风扇罩积尘;
紧急停机排查:若怀疑粉尘自燃,立即停机,打开检修门检查滤材是否有灼烧痕迹,清理残留粉尘,必要时更换滤筒并增加防爆装置。
2. 报警代码:E40(通讯故障)
含义:过滤器控制系统(PLC)与上位机 / 触摸屏通讯中断。
可能原因:
通讯线缆松动、断线(如 RS485 总线接头接触不良);
通讯地址冲突(多台设备地址重复);
PLC 或触摸屏故障(接口损坏)。
排除方法:
检查线缆:重新插拔通讯接头,用扎带固定线缆(避免振动拉扯),若线缆破损,更换屏蔽线;
核对地址:进入控制系统,确认每台过滤器的通讯地址(1-255)唯一,重新设置冲突地址;
测试设备:用替换法,更换备用 PLC 或触摸屏,排查是否硬件故障。
通用排查原则
报警优先处理:出现报警时,先按 “复位” 键尝试清除,若反复报警,再按代码对应原因排查;
安全第一:涉及电气、压缩空气的操作需断电、断气,高压部件(如电机、接触器)需专业电工处理;
记录与追溯:每次故障及排除方法记录存档,便于分析高频故障(如频繁 E10 可能是气源长期不稳定,需升级空压机)。
通过以上代码解析,可快速定位 80% 以上的常见故障,核心是围绕 “过滤性能(压差)、自洁功能(反吹)、动力输出(风机)” 三大系统逐层排查,结合设备手册的具体参数(如压力阈值、耐温范围),可进一步提高排除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