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原理与结构设计
过滤机制
水流通过滤料层(如石英砂、活性炭或纤维滤料)时,杂质被物理截留,清洁水从集水器排出;
支持全自动反冲洗:利用系统内水或外接水源反向冲洗滤料层,排污后恢复过滤能力。
关键组件
部件 功能与适配设计
滤料层 常用石英砂(粗砂拦截大颗粒,细砂精过滤)、活性炭(吸附有机物)或纤维滤料(高纳污量)
布水器/集水器 均匀分布水流,避免过滤死区,提升过滤效率
控制系统 集成压差传感器与自动阀门,支持定时或压差触发反冲洗,减少人工干预
外壳材质 碳钢(经济型)、不锈钢(耐腐蚀)或玻璃钢(轻量化),适配不同水质与工况需求
三、工业应用场景
循环冷却水旁滤系统拦截粘泥、锈蚀产物及结垢颗粒,防止换热器堵塞和传热效率下降;降低系统补水量,支持水资源循环利用。中水回用预处理对再生水进行初步净化,减少后续膜处理或离子交换工艺的负荷。
四、运维优化策略
滤料维护
定期检查砂层板结情况,补充或更换磨损滤料(石英砂建议每 2-3年 更换一次);
高浊度水质场景下,可叠加纤维球或彗星滤料提升截污能力。
反冲洗控制
根据压差(通常设定 0.05–0.1MPa)或时间阈值启动反冲洗,避免滤料层堵塞;
优化反冲洗水源(优先使用系统内清洁水)以减少能耗。
智能化升级
集成PLC与远程监控系统,实时跟踪水质参数(如浊度、流量)并调整运行模式。
五、技术优势总结
高兼容性:适配碳钢、不锈钢等多种材质及砂/纤维复合滤料组合;
低运维成本:反冲洗耗水量仅为传统砂滤器的 20–30%,且支持自动化管理;
紧凑设计:模块化结构节省占地面积,支持多单元并联扩容。
注:实际选型需结合循环水电导率、悬浮物浓度及系统流量等参数综合评估。